主要学术科研成果:
教学成果:
2022年主持的《文化传承教育专业优势互补社会服务实践——体艺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索》获上海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;
2021年独著《体艺融合:传承中华优秀舞蹈文化-培养复合型舞蹈编导人才的创新探索》获全国和上海市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项一等奖:
2012年首创第一批中国大学精品视频课程《麦西来普健身操》,线上访问量达100多万人次;
2019年--2025年开设主持的《民族健身操》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、上海市重点课程、一流课程、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示范团队;
2022年负责完成了上海市高校重点教改项目“思政领航、美育塑人”培养复合型体育艺术人才的探索。
2022年获全国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上海市优秀奖、校级一等奖;2021年第二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创新大赛三等奖。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艺术顾问。2025年世界运动会啦啦操国内技术官员。
指导学生于2022年-2025年获全国啦啦操锦标赛等冠军10项、亚军12项和季军6项等;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民族健身操2项一等奖、1项三等奖实现上海市突破;2025年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《人格画廊4.0》总指导/总制作人;2024年《少年英雄蔡龙云》总指导/总制作人,获澳门国际电影节“金莲花”优秀微电影奖。2023年大学生“挑战杯”上海市特等奖、国家铜奖,2025年大学生“互联网+”大赛上海市金奖。
学术成果: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,主持了10项省部级、国家级课题,涉猎民族舞、体育艺术、数字化舞蹈研究等领域。主持在研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课题《舞剧介入上海城市红色文化空间创作实践研究》。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:体育与艺术结合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(0XJA880015)2012年优秀免鉴定结题;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麦西热甫-木卡姆健身操创编推广与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(09BTY055)2014年优秀结题);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课题:基于AⅠ技术的体育舞蹈测评与训练体系的研究(YB2021E01)。连续三届荣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优秀奖和三等奖。在CSSCI期刊、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30多篇文章,如“新疆青少年校园麦西热甫一木卡姆健身操的创编与健身效果研究.北京体育大学学报. 2008 (07).(CSSCI)”、“麦西来甫健身操发展现状及其社会价值研究[J]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. 2011.6.(CSSCI)”。出版了《中华健身操》《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》专著、教材10余本。
荣誉称号:全国“群众体育先进个人”"优秀指导教师""优秀裁判员"、省级“天山英才”、“高层次后备人才”、“天山文艺奖”“教学名师”“三八红旗手”、三育人“教书育人先进个人”“巾帼建功标兵”等。创作及指导学生获得双创、健美操、艺术体操、啦啦操、体育舞蹈、舞蹈等全国各级各类表演和学科竞赛奖项近200项次。
●培养研究生要求:品学兼优,踏实奋进,热爱专业,积极向上。